正山小种,是一种生长在中国南部的著名茶叶品种,也被称为“正岩小种”或“正岩祖种”。它的茶叶形状特别,有着明显的杆子,这是由于正山小种茶叶采摘、加工与炒制工艺的特殊性所致。
首先,正山小种茶叶的采摘工艺相对独特,一般在清晨露水没干的时候进行。采摘时,选用的是茶园中年龄在三至五年的嫩芽和嫩叶,这些茶叶刚刚长成,嫩绿且富含养分。采摘工人将茶叶用手剥下,并在采摘过程中保持整齐排列。这样采摘的茶叶就会集中在杆子上,形成类似“一杆挑水”的形状。
其次,正山小种茶叶经过基本加工后,需要进行炒制。在传统的工艺中,茶叶是放在炒茶锅内进行炒制的。炒制过程中,茶叶需要不断翻动和翻炒,使得茶叶受热均匀,炒至适当程度。炒茶工人会用工具将茶叶作为一个整体炒匀,这也会使茶叶的杆子更为显眼。
最后,正山小种茶叶属于经典的红茶品种,炒制完成后需要进行发酵和烘干的过程。在发酵过程中,茶叶中的酶会发生化学反应,释放出香气和颜色。因此,在这个过程中,茶叶需要散开来进行均匀的发酵。正山小种茶叶的杆子被保留下来,也是为了保持茶叶整体的形状和质地。
总的来说,正山小种茶叶的杆子是由其独特的采摘、加工和炒制工艺所决定的。这种茶叶的形态不仅能够反映出它的品质和工艺水平,也为喝茶的人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观感和体验。因此,正山小种茶叶的“杆子”也成为了其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。